1. 首页>>文化

怀念二叔

  那里没有劳累,那里没有病痛,那里没有烦恼,那里没有干不完的活,忙不完的事……“对不起,我累啦,我要走啦,从此不再受那病魔折磨,不再受那转院的折腾……”我知道二叔您去了天堂,去了极乐世界……家里饭槕上少了一套歺俱,手机从此听不到您亲切而又熟悉的问喉声。,省委二宿舍路灯再也等不到您笑容满面的身影……您人生永远定格在了20258211634分。……

一、二叔的学生时代

一九四四年,农历甲申年。二叔在我们邹城市城前镇洼斗村出生,二叔从小灵利,聪明过人。上小学时,国家刚刚解放,一切都还还处于贫困时期,更何况还是在邹县东部山区。那时的生活是相当的艰苦。二叔从小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。在上学之前,他得先到坡里割一叉子(筐)青草,喂养家里的一头老牛。然后才能去上学。二叔便是在这里困难的生活中慢慢长大。到上中学时,又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,粮食不够吃,奶奶每周只能给二叔带三个煎饼,一天半个。我记得曾跟着母亲多次用泥盆给二叔送野菜做的菜豆腐,即用野菜或白菜、萝卜缨等再加一把豆糁,上锅烀烂,一盆这样的菜豆腐二叔可以吃两天。到了上高中的时候,便到了邹县一中。这个时候他与二婶一个班。二婶家里的生活稍好一点,每个星期能往学校带一些地瓜面的窝头,由于二婶吃的较少,便均出一点给二叔吃。偶尔,二婶还会从家里带几个用白面做的外面包上地瓜面的馒头,这个时候二叔便可以改善一下生活。到这里,我便理解为什么二叔至死还牵挂着二婶。

高中毕业,二叔二婶都考上大学,二叔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,二婶考入曲阜师范大学英语系,二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物理系学业,得以留校工作。

现在回想一下,二叔在整个求学期间成绩都是十分优秀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霸。这在中学期间便早已显露,二叔曾给我说过:他的几门主科都是全班前列,在城前二中上初中时,有一次作文考了85分时,语文老师赵殷显把他叫到办公室很很批评一顿,说他不认真,作文分数考少了。

二、二叔的工作

关于二叔的工作,我知道的不多,但总的印象便是他工作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,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。

二叔大学毕业留校工作了一段时间,便被派往菏泽郓城县去驻队。他是工作队的队长。在此期间,他带六个队员住在梁集村,亲自带领村民修路,架桥,搞养殖副业,努力发展经济,想让村民的生活好起来。同时,他还为村里架电回到济南,争取到了一大笔钱,让村子通上了电。

还有便是他还多次与省交通厅交涉申请,争取了两千多万资金,为郓城县修建了北关大道。

我记得我在济宁学院上学期间,曾经借了一辆自行车,骑车一百多公里,到梁集村看往二叔,结果二叔回济南,其中一个队员告诉我,我们都喜欢徐队长值班做饭,因为他会做饭,,出点花样改善伙食,做得好吃一些。

还有一次,二叔从梁集回济南,路过济宁看我,我给他找了个老师宿舍,他整整在那里睡了两天,足见他实在是太累啦。

二婶曾给我说过,“你二叔文笔很好,有一次他起草的报告被一位省领导看好,接着就将他从山东大学调到省委宣传部。”多年来二叔有着加班加点的习惯,领导安排任务他都提前完成。二叔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期间,有一次我去济南二叔家,他正在睡觉,二婶说别喊他,昨天晚上写了一夜,二婶还告诉我:这样加班是经常性的。

有一年(什么时候记不清了)二叔回家探亲,因下雨公路桥冲断,无耐下,二叔为不耽误工作,借一辆自行车,带着我,从城前骑车四十多公里,(当时沙土路)赶到邹城火车站,当时我说,不能晚一天回去吗?他看了我一眼说:记住,工作不能耽搁,这是做好工作最根本的前提。

有一次二叔的司机刘和平告诉我,二叔在单位威信很高,一天到晚的就是忙,很少见他休息。在他担任干部处长时候,省委组织部来考察两名拟定的干部,争求意见时,同事们一致推荐他,结果二叔成为第一被推荐人选,时间不长,就公布了高校工委副书记(副厅)。按规定,正处满四年才能升副厅,可二叔在正处的位置上仅工作了三年。

后来,他由山东大学组织部调至省委宣传部,后又调至省委组织部,后又调至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,因为工作层次的变化,我便了解的很少了。

三、二叔的亲情

在我印象里,二叔把亲情看的很重,一句话就是血浓于水。在我记忆里,二叔把我们小辈人都当自己的孩子看待,到济南二叔家,该吃就吃,该喝就喝,做错了二叔就批评也不客气,说实话:有时感觉比自己的父亲还亲。特别是我,在二叔身边相处时间长,受二叔影响最大,得到恩惠最多,可以说对我疼爱有加,为我操心也是最多。我印象最深的一次,便是我小时候,大约八九岁,二叔检查我的作业,做的不好,就严厉训斥,并还打过,还讲过一些课本没有的知识,并教育我:人不能只想着吃的好,穿的好,长大了要想着干点么。

不客气的说,是二叔改变了我的命运。不然的话,我可能现在便是一个生活在城前农村的一个小老头。我清楚的记得,74年我高中毕业后,父亲把我安排在城前酒厂干临时工,在机修看水泵,每月24元钱。(我住父亲的宿舍,吃公社干部食堂,天天有肉、白面馒头)按父亲的想法我们这个家庭巳是“小康”社会啦,他很知足。当时,我越干越心烦: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吗?无耐之下我联系

二叔,他做通了我父亲的工作,叫父亲不能只看眼前利益,耽误孩子的前程,支持我回家复习功课,如果有机会可以考大学。结果也如他所望,终于上了大学,济宁学院。虽然不是多好的学校,但作为当时,也是最好选择了。

我于八一年结婚,二叔让我去济南旅游,并请假与二婶一起,陪我们游玩趵突泉、大明湖、干佛山等济南的著名景点。

九二年二叔将我调往省林业厅,意思是给我一个较高的平台,让我有一个更好未来,我本该伏下身子好好干翻事业,但我没有抓住机会,感到在省林业厅太清苦,自己又调回邹城公安局,这件事让二叔很伤心,有负二叔重望。于此,我感到一生都对不住二叔。后来我女儿山师大毕业留省教育学院,她是我们家二叔唯一亲自安排的小辈。现在想一想,当时如果我不走,一家人都可在济南安家。每次说起此事,二叔就很伤心,实在对不住他!

后来二叔退休,有时间啦,对我们更加亲近,我们去了总是让婶子把好吃的好喝的全都拿出来,赔着二叔好好喝两杯,晚上打麻将也是此,越玩越精神,有时玩到天明鸡叫,二婶接着出去买早点。

我父亲兄妹四人,也是一个大家族,晚辈们更多,经常你来我往,不论谁到他那里,他都是特别亲近、亲热,从来没有嫌过麻烦。

四、二叔的品格

一个人活到最后,不论是穷富贵贱,最后都是在品格上立身。二叔的品格,也是我一生中看到最优秀的。首先是清正廉洁,为人正派,不谋私利。独立特行,守护着他的尊严和底线。按说,二叔是一个成功者,从一个农村的孩子做到正厅级,有相当的权力,但他从不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私,为家人谋私。一生他最反感的便是求人、要官、调工作。

我在林业厅工作期间,对岗位不太满意,便想让他给动一下。让他说句话,换一个岗位。二叔听后直接拒绝,并对我说: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好好工作。工作优秀了,自然会有人调你去更重要的岗位。二叔的话让我惭愧,后来我没有再找他,再也不敢对他提要求。一个人在社会中,总会有自己的朋友与亲属,总会有人工作单位不如意,想让他给领导打个招呼,他都会当场拒绝。如有人找他办事,他一律在办公室接待,不让进家,所带东西全部退回。随着他工作岗位的不断提高,找他办事的人也多了起来,为此,他专门给家人立下规矩:不论何人送什么东西,一律拒收。也有不少熟悉的人知道他廉洁清政,便请外出旅游,请吃饭也被他一一谢绝。

但如果有亲戚因病或什么事来找二叔,他却十分热情,从不嫌麻烦。在.七十至八十年代生活不太宽裕前提下,让我妹妹小学35年级在他家寄读;表姐潘玉玲高考复习,尚河表弟魏宗平腿不好,用自行车接送去医院;另外,我母亲林疤动手术、我爷爷淋疤癌济南会诊治疗,在家一住就是半年,及同学朋友熟人看病都是二叔找医院找医生,有的还吃住在家,二叔从来没有表示过不耐烦,更没有嫌弃过。

他生活俭朴,艰苦朴素。因为他生在农村,从小过的苦日子,他深知农村百姓的疾苦,他常说的一句话,就是农民种粮不容易,千万不能浪费。他虽然高工资、高收入,但在家吃饭很简单,有个馒头有碗汤即可。为此他经常喝二婶的剩汤剩饭,他最喜欢下饭的菜便是用蒜与生姜在一起捣成的蒜泥,这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。他到外地开会、检查工作,他从不讲排扬,吃饱就行,为此,他还批评了不少人,说太浪费。

在二叔离世后,清理衣物时,除两套换洗衣服和过冬棉衣、秋衣外,几乎没什么衣服,随身穿的那套保暖内衣还是我和家属买的。家里用的更没什么奢侈品,空调、沙发、冰柜、洗衣机几十年没換过,三張床还是搬家的老样子,因冬天供暖不热,八年前我给买的电暖气仍在使用,唯一变化的是二叔换了个六十英寸电视机,也有十多年了,这就是二叔全部家当。

尽管日子过得简朴,但他还是非常热心慈善事业,关助家乡建设。他曾为驻过队的郓城梁集村多次捐款,为家乡修路也捐过款。

他的母校邹城一中两次校庆,他带着省内二十多所高校领导参加,并捐了许多教学教具、图书。另外他还资助过许多贫困学生,到底有多少,我并不知道,但他在住院期间,我陪床时,便有一个济南的出租车司机过来看望,我不认识,问他为什么来,他只是说我孩子上学是徐老师资助的。还有一对在济南开小店的夫妇,手捧鲜花来医院看二叔,对我说,他家孩子上学是徐老师帮的忙。

二叔走了,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……春天来了,每年的春天他都会站在楼门前,在他的小牡丹花园里忙活,牡丹花开的鲜艳夺目,光彩引人,可明年、明年的春天栽它、浇它、养它的主人再也不会来了……

我看着二叔的照片,书法、书籍等遗物,心情翻腾,感触很多,家乡一代名人,徐家骄傲,就此殒落,他的品德、才华、处事能力,在我们这一辈人,没有人能超越。

安息吧,二叔、我的好二叔,天堂里没有痛苦,愿你安乐……

页面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!